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363nam0 2200313 450
- 010 __ |a 978-7-5228-0213-8 |d CNY98.00
- 100 __ |a 20220822d2022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新兴产业培育的制度联动机制 |A xin xing chan ye pei yu de zhi du lian dong ji zhi |e 基于西部低碳城市的研究 |d = Institutional linkage mechanis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ies |e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 cities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 |f 秦艳, 蒋海勇著 |z eng
- 210 __ |a 北京 |c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d 2022
- 215 __ |a 223页 |c 图 |d 24cm
- 300 __ |a 本书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低碳城市新兴产业培育的制度联动机制研究”(编号: 16BJL118) 的资助
- 314 __ |a 秦艳, 1979年生, 女, 广西兴安人,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蒋海勇, 1974年生, 男, 广西全州人,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320 __ |a 有书目 (第191-221页)
- 330 __ |a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兴产业是与低碳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的产业,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然而, 低碳城市的新兴产业培育不是低碳城市建设与新兴产业培育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中国, 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 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城市产业“碳锁定”情况较为严重。在此背景下, 本书基于西部低碳城市展开相关研究。首先, 在综述低碳城市与新兴产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分析了低碳城市新兴产业培育的理论基础, 如生态现代化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其次, 以通信、计算机、电子和医药生物四大产业的37个行业作为新兴产业样本, 运用信息熵指数法测算了2007-2018年我国153个城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再次, 将新兴产业发展指数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代理指标, 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各项制度因素对新兴产业培育的影响并考察影响路径。最后, 运用系统论和协同论, 从低碳城市建设制度子系统和新兴产业培育制度子系统协同的角度, 探索构建西部低碳城市新兴产业培育的制度联动机制。
- 510 1_ |a Institutional linkage mechanis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ies |e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 cities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 |z eng
- 606 0_ |a 新兴产业 |A xin xing chan ye |x 产业发展 |x 研究 |y 中国
- 701 _0 |a 秦艳, |A qin yan |f 1979- |4 著
- 701 _0 |a 蒋海勇, |A jiang hai yong |f 1974- |4 著
- 801 _0 |a CN |b 北京京城新安 |c 20220822
- 905 __ |a WFKJXY |d F269.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