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已编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4
- 题名/责任者:
- 数字地形建模理论方法及环境应用/(美) John P. Wilson著 张欣 ... [等] 译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 ISBN及定价:
- 978-7-121-37963-5 精装/CNY149.00
- 载体形态项:
- x, 350页:图 (部分彩图);25cm
- 丛编项:
- 空间建模与可视分析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威尔逊 (Wilson, John P.)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张欣 译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张锦明 译
- 学科主题:
- 数字地形模型
- 中图法分类号:
- P287
- 题名责任附注:
- 题名页题 : 张欣, 张锦明, 张威巍, 郭彩峰, 徐连瑞译
- 出版发行附注:
- 本书简体中文字版专有翻译出版权由英国John Wiley & Sons Ltd.授予电子工业出版社
- 责任者附注:
- 责任者规范汉译姓: 威尔逊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303-350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地形在地球表面的大气、水文和生态等环境动态系统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 地形与系统过程之间的关联程度有强有弱, 在景观上可见或不可见。地形本质上代表了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地表进行定量化描述, 并将其分割成基本空间单元, 对于研究各类环境系统自身演变规律以及系统间相互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四五十年中, 得益于高程数据获取技术、数字地形新方法、地貌和地物提取技术、误差和不确定性理论及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等因素的有力推动, 数字地形分析和建模技术蓬勃发展。本书首先分析了DEM和尺度在地形分析与建模中的作用, 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然后深入讨论了高程数据获取方法, 重点阐述了各种主要地表参数和次生地表参数的计算与应用, 并探讨了DEM网格中误差的传播方式及其造成的影响, 介绍了多个可用的数字地形建模软件和服务, 展望了数字地形建模的未来发展趋势。
- 使用对象附注:
- 本书可以作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系统)、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作战环境学等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的辅助教材, 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科研参考书。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P287/1 | 1969980 | 自然科学书库-四楼西北 | 可借 | 自然科学书库-四楼西北 | |
P287/1 | 1969981 | 自然科学书库-四楼西北 | 可借 | 自然科学书库-四楼西北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